景观设计
九游娱乐构建美美与共的网络文化景观
九游娱乐作者:涂凌波 郑石 蔡雨(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”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,并提出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,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”。当前,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、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场域,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不仅如镜像般投射在网络空间中,而且网络本身也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实践方式。经过20余年发展九游娱乐,网络文化在日渐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全新议题。
圈层化是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。过去认为,互联网发展会带来扁平的、开放的、互联互通的世界,然而现实是,网络用户的连接显然不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理想状态,而是形成了以兴趣、爱好、利益等为关系构成的网络社群连接,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以及“过滤泡”效应则加剧了圈层化现象。
网络文化的圈层化是指文化实践与文本符号的圈子化、层级化、差异化,表现为不同网络群体内部意义生产的一致性,以及圈子之间的文化隔膜甚至冲突。网络文化的圈层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:
一是社群连接,即形成各种具有文化意涵的圈子。圈子是网络人群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强连接关系,其内部常常组织有序、分工明确九游娱乐。圈子内部成员有着身份和心理归属,对某一种文化类型尤其是小众文化、亚文化有强烈认同。从个体来讲,因互联网技术赋权,个人参与网络社群得以可能,圈子亦能为个人的创新提供渠道,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。
二是文化生产的参与性。网络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文化。比如,在网络二次元文化实践中,数以万计的创作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制内容,生产出丰富的二次元文化产品/文本。这种亚文化类型,因庞大的参与式协同创作和传播,在青少年中风靡开来。参与性也塑造了圈层内部紧密的关系和文化认同。
三是文化的层级差异。在文化研究的传统中,高雅与低俗、精英与大众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二元分类体现了文化的区隔,文化的区隔也因文化权力的再生产被巩固和合法化。网络文化的层级差异,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区隔,与文化的二元对立不同的是文化的“鄙视链”层级出现,往往表现为文化品位的差异。
一定程度上,圈层化现象反映了多元网络文化的繁荣,在建立社群关系、达成群体认同、创造文化资本、丰富符号生产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。然而应当注意的是,圈层化可能导致“部落化”,不同的网络文化圈层形成坚固的“壁垒”,变成一个个文化资本争夺的场域。因此,网络圈层文化如何突破彼此之间的“壁垒”,达成更广泛的文化交流、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,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面临的一项关键议题。
文化生产的主体是圈层“破壁”的行动者。青年是网络亚文化的主要人群九游娱乐,作为网络原住民,其语言符号、思维方式、行为习惯等已被互联网所形塑。对于主流文化生产者来说,主动将这些边缘化、个性化的文化类型纳入其中,去粗取精、合理引导,是圈层“破壁”的重要路径之一。例如,近年来说唱文化逐渐进入大众和流行文化视野,一些中文说唱歌手也走出了网络圈子。此外,小众文化和亚文化圈层为了寻求发展空间,也有“破圈”的动力,这是反向的圈层“破壁”路径。
在文化符号生产上,网络圈层的“破壁”通过符号传播和意义共享来实现。如“应援/打call”本身是二次元文化、粉丝文化的符号,过去并未进入主流文化话语体系之中,但短短几年九游娱乐,这一符号已经成为大众媒介、官方话语、日常生活中的常规用语。此外,传统主流媒体还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,与网络用户共同生产视听符号、共享文本意义、共创网络文化。
网络文化主要是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,因而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文化的媒介,是圈层“破壁”的结构性力量。当前,互联网业态发展正在进入平台化时期,垂直化内容生产是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,网络电影、电视剧、综艺、游戏等文化产品的生产,首先在于满足某一圈层的用户喜好,黏合用户群体。不过在平台的运作上,如何让某一产品“出圈”,从小众文化产品进入大众消费视野,获得更广泛关注与认同,是平台运营的深层逻辑。近年来,一些网络视听平台将摇滚音乐这一文化类型包装成综艺节目的形态,突破了过去的小众文化圈层、走向了大众,这是以平台为中介实现圈层“破壁”的典型案例九游娱乐。
面对网络文化的圈层化现象,“去圈层化”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要求。构建“去圈层化”的网络文化多元融合形态,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,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一方面,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审视网络文化的圈层化现象。网络空间是一个活跃的文本生产、文化实践、文化创新的场域,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。对网络小众文化、亚文化圈层,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,有充足的包容精神。同时,网络文化也存在圈层化所导致的圈层内外、圈层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冲突,以及圈层的“鄙视链”等问题。应本着对社会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,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,加强网络内容建设,做强网上正面宣传,培育积极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,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
另一方面,激发文化生产的自觉意识,促使圈层内部、不同圈层之间的网络文化融合创新,打破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隔阂,让互联网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。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、行动性、仿真性等特点,良好的网络文化不但有助于网络强国建设,而且有助于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、凝聚社会共识,也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、继承革命文化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。应激发文化生产的自觉意识,推进圈层内部、不同圈层之间在基于社会共识、网络话语共识的基础上,各美其美、求同存异,寻求多元融合的网络文化形态,通过“破壁”达成美美与共的文化景观。